李克強:簡政放權讓“萬里審批圖”徹底成為歷史
發(fā)布時間:2015-09-18 閱讀次數:550 來源:系統(tǒng)管理員 作者:
審批流程在改革前后有著鮮明的對比,李克強對此有過多次生動的體會,去年9月他考察天津濱海新區(qū)行政審批局,看到簡政放權后一枚公章取代過去109枚公章的權限。今年1月,李克強在廣東自貿區(qū)南沙片區(qū)考察時,當地負責人向他展示了一張長達4米、全流程耗時近800天的投資項目審批流程圖,這被稱為“萬里審批圖”。
在2月6日的會議上,李克強重提這張“萬里審批圖”不禁感嘆萬分,“那個流程圖,我看得都頭疼啊!”因為這些審批從縣一級、市一級到省一級,乃至中央政府都設了前置審批,而且沒有時間限制。幸好廣東力推簡政放權,已讓審批時間縮短了80%,但其中仍有幾個項目審批耗時太長,甚至要近一年。
如何讓“萬里審批圖”縮短距離?看過《星際穿越》電影的人,大抵會記得里面探險家利用一個蟲洞彎曲空間進入另一個星系,讓超遠距離旅行在瞬間完成。形象地說,蟲洞彎曲空間就像將一張紙折疊,縮短紙的兩個遠點之間的距離。如果說過去的審批流程就像一場讓人跑斷腿的星際旅行,那么簡政放權就像是找到了一個蟲洞,讓流程縮短到觸手可及。
這并非科幻,在審批權改革的路上,李克強就想用“制度+技術”打造這樣的一個蟲洞,更大地釋放改革紅利。其一,合理劃分權限,防止短板效應。在取消或下放審批核準事項的同時,盡快下放規(guī)劃、用地、環(huán)評等審批權限。其二,重點圍繞開工建設和竣工投產環(huán)節(jié),利用統(tǒng)一代碼制度開展全過程監(jiān)管。其三,加強在線監(jiān)測、項目稽查等監(jiān)督執(zhí)法和信息公開,設立“異常信用記錄”和“黑名單”,為守信者開設服務快速通道,對失信者采取聯合懲戒措施。
上述會議還確定,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,加快建設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(jiān)管平臺,橫向聯通發(fā)展改革、城鄉(xiāng)規(guī)劃、國土資源、環(huán)境保護等部門,縱向貫通各級政府,推進網上受理、辦理、監(jiān)管“一條龍”服務,做到全透明、可核查,讓信息多跑路、群眾少跑腿。這些改革舉措的一旦落實,就像是彎曲那個萬里審批流程圖,把起點和終點直接連接起來形成一個蟲洞。
用改革打造這樣的蟲洞,不僅對促進投資、帶動創(chuàng)業(yè)就業(yè)有重要意義,還能有效地防止權力尋租。因為,當前一些領域前置審批太多、時間太長,如果想加快速度,想走“綠色通道”,只有兩個辦法:要么就通過私人關系,找關系打招呼;要么就用錢來加速,有錢能使鬼推磨。這無疑是公眾最不愿見到的。
如果通過“制度+技術”就能形成一條類似于蟲洞的快速通道,那么還有誰會舍近求遠?在天津封存公章時,李克強特別叮囑,這些公章一旦封存絕不能再打開,要讓它們徹底成為歷史。同樣,我們也期望簡政放權的蟲洞早日成型,縮短流程,讓“萬里審批圖”也徹底成為歷史。(來源:第一財經日報)